爱奇艺体育会员-刀塔现场爆点不断,梦魇之翼险胜过关,将战火烧向决赛
志愿者名片
■姓名:翟俊成
■年龄:71岁
■身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河北专区志愿者
■简介:翟俊成是邢台市广宗县核桃园乡柏城村人,农民,他识文断字,当过厂长、教师,跑遍我国6个省市,到2000多个村庄收购百余件古农具,捐赠给中国农业展览馆,被称为“中国古农具捐赠第一人”。后又致力于挖掘家乡的抗战故事,弘扬家乡人民勇敢与日寇斗争的精神。
近日,本报面向河北地区征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河北专区志愿者,并寻找抗日战争时期的“活历史”。
众多抗战老兵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时空,触摸战争,心生感慨。搜集抗战故事的记录者同样让人肃然起敬。日前,致力于挖掘家乡抗战故事的翟俊成老人,向记者讲述了“柏城村抗战史”的写作经历,并还原了发生在村里的惨案。
事件 七旬农民走访百余老人搜集抗战故事
提起翟俊成的名字,邢台市广宗县很多村民都知道。用家人的话来说,翟俊成很爱“折腾”。
上过高中的翟俊成识文断字,非常热爱家乡文化,他曾跑遍我国6个省市,到2000多个村庄收购百余件古农具,捐赠给中国农业展览馆,被称为“中国古农具捐赠第一人”。
2000年被诊断为胃癌后,翟俊成一直与病魔作斗争,他发明的“翟氏秧歌舞”还获得了版权。凭借该舞,翟俊成一度扭上《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的舞台,并受邀参加河北2013年春晚特别节目《炫动中国风》等。翟俊成的名字被百度百科收录。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翟俊成受村党支部书记毕存梓的委托,用时两个多月,走访了周边村里100多位80岁以上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搜集历史资料,又用时40多天,完成了该村抗战史的初稿。
翟俊成身体不好,走访之前,曾做了两次胆囊结石手术,但他说,只要能准确详细记录这段历史,再苦也值得。“小时候,奶奶和母亲经常讲村子里的抗日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记忆开始模糊,村里知道
那段历史的人也越来越少。”翟俊成说,今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搜集那些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就是要教育后人,不忘国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经历 寻访过程一波三折 走访5次才“堵”到人
由于了解那段历史的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耳聋、眼花、口齿不清者居多,而且很多老人都到城里随子女居住,翟俊成的走访有些困难。
翟俊成告诉记者,村里的王世朝老人记忆力好,知道的故事多,但王老先生经常不在家。为了寻访到他,翟俊成前后去了5次,才将王世朝“堵”在了家里。王世朝向翟俊成讲述了一段自家祖宅房顶被日军炮弹炸出窟窿的惊险故事。那时不足三岁的王世朝还在娘怀里,身上留下了几处伤疤,最终保住了一条命。
一些老人知道的故事多,但一次想不起那么多来,翟俊成就几次上门,老人每说一段,翟俊成就用草稿纸记一段,回家再按照逻辑顺序整理成稿。
一些老人耳背,71岁的翟俊成就站在老人身边,趴在老人耳边“喊话”。
为了验证故事的真实性,翟俊成反复核实事发的年代,经常为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人名寻访三四位老人。比如,为了验证1942年大年初一的惨案,翟俊成还到周边四个县的村子走访,反复考证日军烧杀抢掠的罪行。
历史还原
大年初一鬼子杀人尸体扔进火堆烧焦
本应平平安安、欢天喜地过大年,但1942年的大年初一,却成了柏城村人不忍提及的梦魇。
1942年大年初一(2月15日),周边四个县的日军出动全部兵力,把柏城全村男女老少集中在空地上,架起了机关枪。
当时的村长高久恒是共产党员,抓不住高久恒的日伪军就把他年迈的老爹高存成(又叫高老敬)抓来问罪。高存成拒不交代儿子的下落,被日伪军一枪打倒在地,并扔进火里烧焦。
担任县游击中队副队长的毕仁增(化名毕月林),也被日伪军拉了出来,紧紧地捆在梯子上,嘴里不断地被灌入冷水。灌不下去时,鬼子用脚在他肚子上用力踩,水被踩出来,然后再灌,就这样反复多次。后来毕仁增的嘴都张不开了,鬼子就用刺刀把他的牙撬开,鲜血直流。
毕仁增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晕过去后,鬼子把冰凉的水浇到他头上,待他慢慢苏醒,又开始逼问。
大火烧三天三夜老人被推到火里
翟俊成说,“烧光”是日军所谓的政策之一,“残忍至极”在他们村得到了验证。
自日伪军盘踞在核桃园炮楼后,老百姓的日子就没安生过一天,房子被烧是常事,鬼子用木棍捆上麻,浇上油,火柴点着就成了火把。
除了共产党员毕仁增家被烧外,抗日队长、共产党员和模范班成员都是鬼子打击的对象,有的人家的宅院被火烧5次以上。
据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回忆,最大的一次火烧了三天三夜:敌人得知柏城树林子对共产党员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于是决定“把树林子全部干掉”。鬼子强迫各村壮丁带着斧锯,集中在柏城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大小树全部砍完。
之后日伪军全部出动放火,他们把每家每户的东西抢光,再把地里的树木、柴草垛全部点着,整个村子陷入火海之中。老人王献民的爷爷、老人王继兰的爷爷,都因年迈多病没能逃出去,鬼子硬是把人推倒在火中,看其活活被烧死。
村民王朝兴长得五大三粗,性格倔强。见一个鬼子拿着火把来他家放火,气得火冒三丈的他和鬼子扭打起来,最终将鬼子推进火里。
说法
广宗县史志办:有历史价值可收录到村志
“邢台广宗县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有1770名民兵志愿参军服役。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宋任穷、王任重、杨秀峰、陈再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该县工作战斗。”邢台市广宗县文明办一位负责人表示,翟俊成老人这么大岁数了,身体又不好,但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为广宗县做贡献,他搜集的真实历史故事展现了广宗人民英勇抗日的精神,非常值得弘扬。
广宗县史志办主任谷华池也看到了翟俊成老人写的4000多字的抗战故事,“里面很多故事,比如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拆建炮楼等在县志上都有记载。”谷华池说,但县志只对一些大事件有记载,往往是几句话带过,而翟俊成核实到了很多人名,可以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很多细节非常珍贵,具有历史和研究价值,“建议收录到村志里,这对于村子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
柏城村党支部书记毕存梓表示,目前村里正在筹备设立“村史馆”,“希望将一些珍贵资料、历史文物集中起来,让更多后人知道我们村的历史。”
——志愿者正在征集中——
本报征集志愿者的活动仍在继续,如果你愿意加入到收集、抢救抗战史料的队伍中,请 致 电 “ 河 青 帮 帮 帮 ” 热 线 :0311-83830000,或通过“河青帮帮帮”官方微信报名。
同时,寻找身边抗战“活历史”的活动继续开展。如果您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字、录像、录音、图片等珍贵史料,并愿意提供复制版、翻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河北专区会将您提供的资料陆续展示在平台中,让更多的人了解、缅怀抗战历史。■文/本报记者蔡丽张婷
通讯员吕兵梁智晓■供图/广宗县文明办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